阀门密封面堆焊工艺评定(二)
堆焊过渡层
在基体材料为CrMo钢或CrMoV钢的情况下,可以堆焊过渡层,没有过渡层的应重新评定。
过渡层的材料应选择能防止裂纹产生及改善接头性能的18-8,25-20型不锈钢焊接材料。过渡层材料改变时应重新评定。
过渡层的厚度
在焊接工艺指导书(WPS)中应规定当全部机加工和打磨完成后及随后的堆焊前,在产品过渡层堆焊件上应保留的过渡层的厚度,过渡层经机加工后厚度建议不小于2mm
基体材料
根据基体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堆焊性能对基体材料进行分类分组,分类分组按表2的规定。
组别、类别评定规则
a)同组别号的基体材料的评定适用于同组别号的其他钢号基体材料。
b)在同类别中,高组别号钢号基体材料的评定适用于低组别号钢号基体材料。
c)不同类别钢号的基体材料的评定不能适用。
未列人表2的钢号评定规则
a)已列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根据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确定归人相应的类别、组别中,或另分类别、组别;未列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钢号,应分别进行堆焊工艺评定。
b)国外材料首次使用时应按每个钢号(按该国标准规定命名)进行堆焊工艺评定。当已掌握该钢号堆焊性能,且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与表2中某钢号相当,且某钢号已进行过堆焊工艺评定时,该进口材料可免做堆焊工艺评定。
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的评定适用于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要求按焊接工艺指导书(WPS)的规定.
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需重新评定堆焊工艺。
表2 基体材料分类分组表
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试件加热温度范围不得超过相应标准或技术文件规定。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80%
当试件基体厚度T小于25mm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焊件基体厚度小于T;试件厚度T大于或等于25mm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适用于焊件基体厚度不小于25mm试验要求和试件检查
试件制备
堆焊工艺评定试验试件不小于150mm X 150mm(或直径不小于Φ100 mm),堆焊的最小厚度应在堆焊工艺指导书(WPS)中规定。或者也可采用与产品零件相同尺寸的母材试件来完成评定试验。如在管子上评定最小长度应为150mm,最小直径能满足取样数量的要求,且应绕试件周围连续堆焊。
堆焊基面(工艺平台)可以是凸台、凹槽或凹角,尺寸按WPS中的规定。
应用机械切削方法加工堆焊基面,所有过渡处应为圆角平缓过渡。
试件检查
试件检查项目:外观检查、渗透检查、硬度检查、化学成分分析。
外观检查
试件应保证几何尺寸,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堆焊层在处理到WPS规定的最小厚度时应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用目视或5~10倍放大镜检查,堆焊层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疏孔、疏松等缺陷。堆焊层侧面不得有未焊透现象。
渗透检查
堆焊表面应进行渗透检测,检侧结果不低于JB/T 4730.5----20l05表3中Ⅱ级的要求。
渗透检测可采用着色法和荧光法,检验方法按JB/T 4730.5-2005的规定。堆焊面不允许有裂纹,在渗透检测前允许对堆焊表面进行适当处理。
硬度检查
将堆焊层表面处理到WPS规定的最小厚度后,在堆焊层表面的不同位置至少侧3个硬度读数。
所有硬度读数应不低于相应焊条、合金粉末或焊丝规定的硬度指标或WPS规定的要求。
化学成分分析
当WPS中规定化学成分分析时,化学成分分析取样应在试件中部堆焊层横截面上进行取样,取样位置见图1,分析方法和合格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和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当WPS中未规定化学成分分析时,则不要求作化学分析。
堆焊层评定的最小厚度,见图1
a)当在焊态表面进行分析时,则从熔合线至焊态表面的距离。为堆焊层评定最小厚度。
b)当在清除焊态表面层的加工表面上进行分析时,则从熔合线至加工表面的距离b为堆焊层评定最小厚度。
图1 堆焊金属化学成分分析取样示意图
堆焊工艺指导书和堆焊工艺评定报告推荐格式
堆焊工艺指导书和堆焊工艺评定报告推荐格式根据不同的堆焊方法可参照JB 4708-2000附录B中表B.1和表B.2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