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基地年可节约地下水近800万吨
(记者吉海坚 通讯员代风姣)“置换后的地表水清澈透明,水质口感柔和。”在高原油田敦煌基地生活了近40年的曲秉奕老人如是说。4月10日,青海油田敦煌石油基地正式启用地表水。此举标志着青海油田敦煌石油基地停止使用了40余年的地下水,为丝路明珠——敦煌绿色生态永续发展让出地下“水路”。
青海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高寒缺氧,平均海拔3000米,是国内陆上自然环境、生活条件最为艰苦的油气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油田职工家属开始从高原有序搬迁至敦煌石油基地。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由于地处内陆,敦煌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
敦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因此,敦煌又被称为“人类的敦煌”。
“地下水资源涵养了祖祖辈辈敦煌人民,赋予了莫高窟、月牙泉几千年不朽的文化魅力,造就了戈壁绿洲的生命奇迹。”敦化市自来水公司经理顾建国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敦煌地下水资源急剧下降,如不及时控制,必将造成举世闻名的月牙泉干涸;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退化,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双峰骆驼、普氏野马等栖息地缩小;生态环境荒漠化。”
为了扭转敦煌地下水资源加速枯竭的被动局面,近年,敦煌市政府投巨资将祁连山雪水通过党河水库修渠、铺设管道引到城镇作为地表水源,以此缓解地下水资源过度使用的压力。
“青海油田敦煌石油基地占地面积641公顷,油田居民有19823户,在基地常住人口超过6万人。”青海油田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赵秋忙说,“青海油田敦煌基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置换工程启动于2020年初。其间,油田投资近1亿元对基地管网、水站等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关闭27口水井,每年可节约地下水资源近800万吨。”
拯救敦煌地下水资源,涵养人类的敦煌,保护敦煌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石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青海油田矿区管理部主任陈剑峰说:“青海油田引进先进的节水设施,采用智能和人工并重的手段在敦煌石油基地实施节水工程,在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民用水增量的情况下,连续5年地下水资源用量持续下降,并在基地外围建成了686亩国家公益林,为人类的敦煌披上绿装贡献了石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