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产地快讯>辽宁江苏对口合作 探索跨区域产业互动新途径

辽宁江苏对口合作 探索跨区域产业互动新途径

阅读:711次 日期:2018/04/24

辽宁、江苏两省对口合作工作稳中求进。2017年,江苏省与辽宁(不含沈阳、大连)签约对口合作项目60个,意向投资金额209亿元。(资料图片)

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对口合作省份,辽宁省与江苏省未来将强化产业合作,推动辽宁省资源、装备制造和特色产品等优势与江苏的资本、市场需求和营销网络等优势相结合,探索跨区域要素共享、产业互动、协同发展的新途径。
  在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洋介绍了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工作情况,并对新出台的《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予以解读。  
  签约对口合作项目60个
  黄洋介绍说,2016年底到2017年初,国务院先后下发两个文件,明确了包括辽宁、江苏两省在内的对口合作关系。一年多来,辽宁、江苏两省对口合作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与辽宁(不含沈阳、大连)签约对口合作项目60个,意向投资金额209亿元。
  据黄洋介绍,两省对口合作工作开展以来,辽宁省对标先进经验做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辽宁省学习借鉴江苏“放管服”改革、“不见面审批”模式、产业园区管理服务、“多规合一”和“多图联审”新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作法,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江苏民营资本推介辽宁省属企业集团股权转让项目,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营满欧”大陆桥与连云港欧亚大陆桥有效对接,开通营口港至连云港港航线,共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组织参与江苏大型经贸治谈活动,加大辽宁省对外开放力度。
  在产业务实合作方面,利用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围绕汽车、精细化工等行业开展重点对接合作,积极推动燃气轮机产业江苏示范项目建设;在新兴产业方面,组织盘锦与无锡开展重点合作,推动江苏新能源龙头企业在锦州、朝阳、葫芦岛等市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在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方面,签订两省合作协议,组织参加江苏展销会和治谈会,推介辽宁特色农产品;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协调推进苏宁集团在辽宁省开展农村电商,“互联网+”扶贫、商业地产、物流配送等项目建设,鞍山市与南京市签订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南京软件研发优势与鞍山制造业优势相结合;推动辽阳、阜新、葫芦岛等市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在旅游产业方面,合作建立两省异地投诉受理和跨区域旅游突发事件应急联合处理机制,搭建两省旅游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宣传推介辽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通鞍山至南京航线。
  在科技创新方面,辽宁省组织省内企业与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合作,开展优秀干部挂职交流,选派16名干部到江苏省挂职锻炼。同时,随着两省高校、科研院所、智库等进一步合作,人才交流不断加强,为两省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战略咨询和智库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在对口合作过程中,辽宁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公共服务人员通过对标先进,学习借鉴江苏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渐打破固有思维束缚,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互动 实现双赢

  辽宁、江苏两省对口合作是优势互补的“硬合作”。从辽宁省来讲,一方面是“请进来”,引进江苏的资本、技术、智力,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水平,拉长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的产业链,特别是与江苏做好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有效整合,以此做优做强辽宁省优势产业,推动辽宁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围绕辽宁省优势资源和产业产品,比如丹东、本溪等地的旅游资源,盘锦大米、铁岭榛子等优质农产品,沈阳数控机床、新松机器人等工业产品等,充分利用江苏的市场空间,推进产需结合、产用结合。
  因此在辽宁与江苏对口合作的过程中,两省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产业互动,实现双赢,达到“1+1>2”的效果。
  此外,学习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江苏省高新区先进经验,推进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沈抚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沈抚新区建设。
  黄洋介绍,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两省对口合作的具体内容,标志着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进入全面推进落实的新阶段。按照《实施方案》,双方旅游部门将对接交流,利用辽宁的冰雪、森林、草原等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江苏的水乡、古镇等文化旅游资源,搭建区域合作平台。
  到2020年两省对口合作将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构建广泛参与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园区等合作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获政策支持
下一篇:万物互联将挑战“云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