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石油石化>江汉油田:科技创新为稳产保效“护驾”

江汉油田:科技创新为稳产保效“护驾”

阅读:1632次 日期:2018/10/18

江汉油田研究院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各专业、各领域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走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为老区稳产增效、涪陵页岩气田保效“护驾”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未来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这一认识已成为江汉油田研究院筑牢企业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多年来,江汉油田研究院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各专业、各领域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走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从无到有,从做好到做强,形成了(从常规到非常规,从油到气、从勘探到开发等方面一系列核心技术,为油田老区稳产增效、涪陵页岩气田保效领先提供有利技术支撑。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筑牢企业竞争力

近日,该院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中扬子地区海相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评价》项目顺利通过年度中期审查,重点解决现阶段中扬子海相勘探实践中面临的紧迫问题。

该院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股份公司及分公司重点项目,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2014年7月份,该院承担的页岩气核心攻关技术“气藏地质页岩气精细表层技术”在水平井地质导向与水平井压裂工程设计中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为完成涪陵页岩气田地质特征精细描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的正式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受水平井穿行“甜点段”不明的影响,最初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井多设计在气层的中部穿行,单井产量多小于十万方,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但我们通过页岩气层精细表征技术和评价技术的攻关,分析认为页岩层下部涪陵五峰组-龙马溪组38米具有“脆性矿物含量高、有机质丰度高、含气性好”等特点,决定将水平井穿行轨迹下移到此38米,一下子让单井产量提升到了数十万方,这为我国页岩气真正进入大规模商业开发奠定了基础。”该院科技科科长包汉勇介绍。

为了能建立适用于涪陵区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系列,江汉油田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共同承担的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涪陵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目前,形成了南方海相页岩精细表征、开发地质综合评价、开发实验评价、页岩气水平井产能评价与动态分析新方法、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等5项专项技术,为涪陵页岩气田的高效开发长期稳产和中石化南方海相页岩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页岩油作为一种新的油气资源类型,是中石化“十三五”非常规油气重点评价领域,通过攻关形成了页岩油烃源评价、储层评价、含油性评价、页岩地层测试及评价及盐湖盆地页岩地层岩性岩相划分等5个方面专项技术,首次建立了盐湖盆地页岩地层岩性岩相划分方案,有效指导了江汉页岩油勘探。

该院围绕油田老区勘探开发,系统梳理现有技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系列。其中石油开发领域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中的水驱、化学驱、稠油热采等提高采收率研究技术以及储层伤害机理及保护研究技术目前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钟市四段呈叠瓦状油藏“多油层叠置”的特点,有5个油组25个含油小层,渗透率极差。一直以来,一套层系开发,单井生产层数多,物性好的层“喝得太饱”,物性差的“渴得难受”。该院通过油藏工艺结合,实施5口井,日增油6.6吨,增油的同时各项指标均得到很好提升,水驱动用程度提高9.8个百分点,水井分注率达到88.9%,水驱调整见到很好效果。

多年来,该院不断探寻科技攻关途径,研发出一些列意义重大的科研成果,筑牢了企业竞争力。

加强页岩气标准体系建设,让国内页岩气研究有标准可依

近日,由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在西安共同组织的2019年页岩气技术标准立项建议专家审查会上,由研究院负责的1项国家标准和4项能源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审查,这是研究院近年来一次性通过国家标准立项最多的一次,表明研究院在核心技术标准化建设上又卖出扎实的一步。

其实,早在自2013年,该院为巩固前期研究成果,指导后期研究工作,便组织气藏地质、气藏工程、地球物理、测井等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标准体系规划、研制、宣传、执行以及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页岩气技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涪陵页岩气气藏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支撑。

截至目前,该院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涪陵山地条件下的海相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规范和标准。负责的两项国家标准顺利通过立项,牵头制定页岩气能源行业标准7项,参与完成8项,制定页岩气企业标准35项,涉及页岩气井位设计、地质导向、取心及岩心描述、钻井地质设计、效益评价、气藏描述、产量预测、试井等方方面面,不断在行业中做到“首次”,填补了页岩气技术标准的空白,为支撑页岩气商业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上,该院将现有创新技术成果进行专利挖潜,实现科研前沿领域专利技术全覆盖。2015年,该院修定《研究院专利管理办法》,邀请国内知名专利代理机构、专利布局规划企业对研究院现有创新技术成果进行专利挖潜、专利战略布局,逐步加强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截至目前,该院共申报国家专利40项,其中授权14项,受理26项。仅2018年便新增19项,其中10项已被受理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另外9项已形成初稿。

加快转化,做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只有把成果转化到现场,才能确保研究成果实现利益最大化。”包汉勇说。

2017年,《江汉盆地再分析及新区新领域勘探潜力评价》项目成果鉴定以后,指导潜北断裂带潭口地区获得石油商业发现,新增控制储量162.93万吨,折算探明可采储量37.48万吨,获2018年度股份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奖。

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该院组织全院科研人员深入学习与中石化成果转化相关的文件与政策,积极邀请中石化有关专家来进行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训,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意识和敏感度。他们还编制年度新技术推广效果分析表及应用计划表,将新技术、新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按技术形成的时间节点倒排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将每项技术的应用单位落到实处。在自行实施成果转化的同时,将已经成功应用的优质成果申报到石油行业其他平台进行成果展示与推介,为新技术提供更高的转化平台和更好的转化渠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他们还利用研究成果在黄2井高含水区块实现均衡驱替,含水较实施前下降了6.6个百分点,日产油量上升4.2吨,新增技术可采储量0.36万吨。(石建芬刘猛)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大牛地年产35亿方天然气 不让一滴油污落地
下一篇:三菱电机再举环保大旗 中日技术合作乃发展良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