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建起的湿地公园
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湖水里,湖水中的芦苇随微风轻轻摇曳,芦苇中不时还能听见鸟儿歌唱……此时此刻,任谁都难以想象,这里竟是污水处理厂污水出口。
7月30日,记者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第一污水处理厂,这个污水处理厂和青海省其他县区的一些污水处理厂别无二致,都是实行三级处理,采用改良曝气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模式也几乎大同小异。
然而,区别于其他污水处理厂,互助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由排水口排出,利用排出去污水,建成了大通苑人工湿地公园,这样的模式在我省少之又少。
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能利用处理后的污水建成人工湿地公园。这还要从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谈起,当时,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给我省的问题中有一项,指出塘川河流域出河口水质呈下降趋势。
互助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地处塘川河河东,2010年10月投入运营,是互助县最早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县城生活污水的处理,一期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5000吨,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污水处理能力显然不足,2014年实施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日处理生活污水5000吨,目前,互助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到10000吨,出水达到了一级A类标准。
然而,这样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依然满足不了城镇化的进程,为提升塘川河流域水质,2017年,借着环保督察的东风,互助县在第一污水处理厂下游开工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30000吨,并在今年6月中旬完成了环保验收。
至此,两个污水处理厂完全具备互助县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同时,为了改善塘川河流域水质,互助县生态环境局关停了塘川河流域周边的32家养殖场。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让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更优,互助县投入2652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7.8公顷的大通苑人工湿地公园,主要对第一污水处理厂每天的生活污水尾水进行提标深度净化处理和生态恢复。
“以前,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了一级A类,都是直接排放在塘川河,而现在,我们做的更好了,通过人工湿地公园的再净化,水质比以前更优了。”互助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厂长魏桂林说。
人工湿地公园包含复合流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及景观小品绿化,湿地公园已完成县级初验,正在等待省级验收。
靳生洪是人工湿地公园的管理员,也是塘川镇大通苑村村民,亲历了一个湿地公园的诞生和一处砂石坑的生态修复。
原来,人工湿地公园所在地,以前是大通苑村村民取砂石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砂坑,建造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既可以对砂坑进行生态修复,又可以对污水进行再处理。
“当时要建人工湿地公园时,砂坑填埋时,最深的有3米多,如今好了,湿地公园成了村里的一个景观,公园内有时会看到野鸭子,村民们晚上吃完饭也会到这里来散步,感觉整个空气都湿润了。”靳生洪说道湿地公园建成后,带来的变化。
因为一座污水处理厂,建起了一个湿地公园,不仅带给了绿水青山,更带给了金山银山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原标题:“污水”中建起的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