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石油石化>物探“智多星”解忧勘探技术“顽疾”

物探“智多星”解忧勘探技术“顽疾”

阅读:1644次 日期:2019/09/12

山地钻井难度大,严重制约了钻井效率。对此,我们开展了《80型冲击器的改进》项目攻关,这项创新成果在山地钻井施工中应用后,钻井效率提高40%~50%。”8月23日,青海物探“陈应明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陈应明说。

有“生命禁区”之称的柴达木探区,平均海拔3000米,高寒缺氧,地质勘探堪称世界级难题,恶劣的地质地理条件给青海油田找油找气带来极大的挑战。

作为青海油田找油找气的先头部队,青海物探立足柴达木探区油气地震勘探项目“高、精、尖、难”的技术需求,以“陈应明创新工作室”为发力点,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攻克高原油田油气地震勘探疑难杂症。

柴达木探区地表环境复杂,为解决运输设备多样化以及电火花震源实际应用问题,工作室集中力量实施难题攻关。《电火花震源平台的研制》项目成果,不仅满足了地震队高效采集需求,还为施工作业节省采集时间22天,创效近40万元。

“搞技术创新,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陈应明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盆地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长达3个月,风速达到每秒40米。野外维修推土机大泵时,每当遇到暴风天气,维修耗时耗力,难以有效保障野外生产。工作室成员在现场攻关时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终发现每次大风之间有40分钟到50分钟的风停情况。有了这个重大发现,大家乘胜追击利用平面连杆机构的变形原理研制了新一代拆装工具,将维修时间控制在了35分钟之内,很好地解决了推土机野外现场修理问题,《推土机大泵柱塞工具的研制》项目由此获得了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工作室将创新方向、创新力量对准生产一线,将现场当成技术创新的活水源头和“大本营”,在创新实践中总结形成了“13342”创新工作法,形成了一批接地气、有实效的创新成果。

创新打造的液压系统故障在线监测系统,提高了诊断速度及精度,避免了以往故障诊断频繁拆卸造成的液压元件的损坏,有效降低了材料消耗,节约维修成本近500万元。研制的切割工艺辅助工具,帮助维修人员快速掌握气割氧的压力、切割速度、能率、倾斜角度、距离等关键技术指标,既提高了切割效率,又提高了切割质量。

据悉,3年多时间,青海物探“陈应明创新工作室”完成创新课题32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申请专利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创新工作室被东方物探命名为2015-2016年“东方先锋职工创新工作室”,并获得河北省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中国石油新疆北疆仓储物流共享中心揭牌
下一篇:全国首届井下作业工竞赛大港油田揽前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