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报道>广州市海珠区:污水处理后再入河 河涌水质改善明显

广州市海珠区:污水处理后再入河 河涌水质改善明显

阅读:1519次 日期:2019/09/29

作为广州市唯一的岛区,海珠区被珠江包围,辖内河涌密布,珠江每日潮汐,使得河涌的水质属于“靠天吃饭”的类型,如遇下雨或者上游行洪,补水来源浑浊,水质各项指标均不理想。

今年5月以来,海珠区将50万吨水质较好的尾水注入内河涌,使河涌水质显著改善。

污水处理后再入河 河涌水质改善明显

据了解,目前,海珠区辖内的沥滘污水处理厂(即净水厂)水质条件大大优于同期的珠江水质,部分污染物浓度甚至达到地表水Ⅰ类水质标准。根据最近一次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其化学需氧量13.5mg/L,氨氮0.29mg/L,总磷0.195mg/L。

为了有效为解决河涌水流动力不足问题,结合海珠河网水系、感潮河涌特点,海珠区采取了群闸联控、水系连通等措施,打通尾水流动通道,河道纳潮冲污和水体置换效应显著,在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促进水质改善工作中走出坚实一步,创造多项领先:

一是单体利用尾水水量最大。沥滘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尾水共50万吨/日,三期扩建后将达到75万吨/日,源源不断的清水就地注入二围涌,蜿蜒流转于海珠河网,成为海珠区石榴岗河水系的动力“心脏”。

二是受益河涌数量最多。一般尾水利用均针对特定数量河涌。海珠区利用水系连通的自然禀赋优势,其尾水沿河道将为32条河涌源源不断提供清水,有效提升水体动力,影响水域面积184万平方米,占海珠区水域面积的42%。

工程运行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应,全区特别是石榴岗河水系河涌水质改善明显,水质氨氮、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主要指标同比均提升一个类别。

据介绍,接下来,海珠区将在打通水系上下苦工,试点推动了石溪涌—瑞宝涌、琶洲南北涌等一系列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南丫围断头段,对淤积河段进行清淤、揭盖复涌等措施,有效解决因过流断面狭窄或因底泥淤积导致水流动力不足的情况。

大干围涌融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靓丽景观

与尾水的资源化利用不同,海珠区辖内的大干围涌的治理则结合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打造了优美的河岸景观。

大干围涌起于环城高速桥,止于珠江后航道,全长2.31千米,宽0.014千米,水面面积约3.23万平方米。曾经的大干围涌水体黑臭、河床淤塞;违建林立、巡河通道堵塞;垃圾乱堆,污水传输、处理能力薄弱乱排放。

海珠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大干围涌流域打造面积为7250平方米的景观带,铺设黄蜡石、花岗岩;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时花、草坪等错落有致的水生植物,让雨水有更多的缓降空间,初步净化的雨水渗入草地,再流入河涌,从而达到净化水体、养护植物的目的。

龙舟文化元素细致融入景观带是大干围涌整治的一大亮点。海珠区将当地龙舟文化元素、岭南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建材相融合,建设亲水平台、亲水步道、观景平台、景观廊架等设施。

比如廊架的设计将龙的元素抽象化处理,从顶部看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卧于廊架顶部。河道栏杆提取了龙舟中船桨的形象,抽象简化用于栏杆的钢柱中。条石坐凳贴砖营造的水纹波浪则源于龙纹,简单有力的龙纹与河涌水体相得益彰,宛如游龙戏水,为休闲步道增添趣味。

9月20日,大干围黑臭河涌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标志着海珠区15条黑臭河涌治理工作全面完成。(记者 刘军 通讯员 赵雪峰)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陈书堂为中核集团财务骨干授课并提出要求
下一篇:云南省已解决67688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