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石油石化>永不褪色的石化传承

永不褪色的石化传承

阅读:1577次 日期:2020/07/28

7月25日,星期六,为庆祝黄石建市70周年,我与黄石广电的两位记者老师一起采访了黄石石油近70年来的几位新老职工代表,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地被他们那份永不褪色的石化传承所感动。

一家三代的石化传承

黄石石油的创业始于1953年,被大家称为13条扁担的创业人之一马君来老人祖孙三代都在石油工作,是典型的石化子弟。马老现年已满90岁,采访时,虽然刚刚出院归来,但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回忆起13条扁担的创业过程,仍然历历在目。

1953年刚刚建起的黄鄂石油站负责黄石、鄂州、黄冈一市八县的油品供应,黄鄂石油站主要用于仓储桶装油,由于靠水运,从江边到石油站的储油仓库,需要大家通过人力把满装油品的200升油桶从江边滚到石油站的仓库,由于是斜坡,碰到洼地或翻江堤时则需要两个人或四个人一组来抬油桶过堤,扁担和绳子也就成了大家必备之物,不论晴天雨天,13名卸油人员要么赤膊上阵顶着太阳干活,要么身穿棕衣冒雨雪干活。

马老讲,在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但大家干活的劲头十足。由于江边离仓库有1000多米远,卸下一船桶装油,常常要加班到深夜,但大家从不计报酬、不计时间,累了就躺在江边的草地上稍作休息,唯一的回报就是加班时间超过晚上12点,每人会有三两米饭来补充体力,而12点前是没吃的。工作都是连轴转,除非有医院批的病假条才能休息。

马君来是第一代石化人,陪同采访的马老的三儿子马德福及马德福的儿子马俊也是石化人,马德福本来招工时是被分到当时最红火的五金公司,却不想被父亲偷偷改到了石油。这一家祖孙三代,第一代是辛勤的体力劳作,第二代则既是钻工、焊工、钳工、铣工还是卸油工、加油工,可谓一专多能,而第三代的马俊则负责非油品销售,分工更细,专业更精。

问起祖孙三代为什么都选择石化行业时,马老很激动地讲了一句话——“我们爱石化,我们要在石化坚守。”当越来越多人向往高薪的行业时,马老的话深深地震憾了大家,正是这份对石化的深深热爱之情,才让一个90岁高龄的老者激动地发出内心的动人话语。有这份传承,我们石化人还在什么竞争不能面对,还在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甘守孤站的新时代石化人

采访完马老,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远在西塞山的风波港站,这是一座改革后的委托管理夫妻站。我们赶到时已是中午1点半左右,此时加油区没有车辆,站长游峰和妻子易伟伟正在营业厅里吃饭,桌上只有两盘简单的青菜,本想让他们吃完饭再聊,可不时来加油的车辆让夫妻俩是轮流放下碗筷去加油,虽然我主动去帮忙加油,但开票、输员工密码等还是需要他们操作,这顿饭仍然吃冷了,游站长最后加了点开水,几口扒拉完。

易伟伟讲,一个人在站时,曾经一顿饭吃了将近3个小时。聊起吃饭,没想到让易伟伟很是感触,拉开了她的话闸,讲起了加油站这个“家”的故事。

“今年疫情以来,我们一家人就没回过城区的家,游峰都有两年没回家住过一晚了。有次家里煤气不会换,我让游峰通过视频来教我。已13岁的儿子一直自己上下学,儿子曾讲对我们夫妻俩讲,真不知有多长时间,你们俩人没带我去外面吃过饭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说真的我们夫妻好久没有在外同桌吃过饭,只有过年才能一起在外吃顿饭,这还是片区派人顶班才能实现。儿了上学期间,我是早上做好早餐带到加油站,中午多煮一点米饭,让游峰晚上热了自己在站吃,我则回家再做给儿子吃。这几年来,游峰在外办事的时间从没超过晚上9点。” 说到动情处,易伟伟忍不住抹了抹眼泪,但很快平复情绪,“每天面对的是客户、是加油和夜晚的冷清,容易让人烦燥,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克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我们的收入也有增长。”

游峰夫妻俩的故事,我能感受到其中的艰辛,因为黄石石油有10多对夫妻站。“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铁人王进喜就是石化人永远的楷模,采访让两位电视台的老师对中石化的员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干苦干的师徒传承

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便于集中时间写稿。我们又电话联系了提出花园式油库理念和担任黄石一加油站第一任主任冯金宝及其接任者柯丽霞。这两人本来约好周日下午进行采访,在我的征求下,两人都主动腾出时间,讲起过往的故事。

冯金宝老人是西塞山油库建设的见证人,他1956年参加工作,干过财务、记录员,1959年调到西塞山油库管消防。1971年左右经历了油库的技术革新,投身“三无四化”油库建设,即,无杂草、无事故、无火灾,仪表化、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当年的西塞油库相当偏僻,为了改善员工单调的生活,安心在油库工作,冯金宝提出了花园式油库的建设理念,大家动手,从大冶挖回来的映山红不适应土壤载不活,又尝试载种桂花、女贞子等,油库也就有了桂花山、女贞子山。为了建设有规划和布局,冯主任专门请十五冶的杨工设计了九曲桥、亭子,请园林局的汪工设计了花园,使西塞山油库成为当时最美最先进的油库。

冯金宝还主导了黄石一加油站的建设,在商业局全体营业员的的参与下,自挖油罐坑基,自建油罐,自布管线,黄石一加油站终于于1979年12月15日建成开业。这座标志着由桶装经营转为电动加油机经营汽油、煤油、柴油的加油站,为当年的商业车队、粮食车队等保障油品供应。

接任黄石一加油站主任的是当年的开票员柯丽霞,她见证了加油站建设和经营的全过程,她把冯金宝尊称为师父,感恩他教会了她电焊、教会她管理加油站,直到该站因为金花酒店的建设而搬迁完成历史使命。但柯丽霞站长在家里精心保存了一张黄石一加油站全体员工的合影,她想记住那个时代和自己曾经的付出,让石化人的精神代代传承。

(何瑞娟)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扬子石化质检中心闻“汛”而动
下一篇:华东工程再次亮剑雷州半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