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庐阳区释放发展空间 保障饮水安全
日前,从合肥市庐阳区获悉,位于合肥市两大水源地之间的大杨产业园,自深入实施转型升级以来,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园区已有142家低产能企业完成搬离,清理低效用地535.17亩。
据庐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庐阳区是合肥的老城区,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水面和水源地保护区面积占据了辖区面积的一半左右。用地紧张问题一直制约庐阳发展,同时保护合肥市民的“大水缸”也成为庐阳义不容辞的责任。大杨产业园的低效用地清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合肥市两大水源地的优质水源,也为庐阳区布局高端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亮剑“小零散”企业 保障饮水安全
据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过去该园区内企业多为传统加工制造业,小而分散。从用电效率普遍较低的情况看,企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园区厂房租而空置、转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了资源浪费。由于“小零散”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其生产运营给安全、环保等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威胁合肥市饮水安全。
对此,庐阳区“不等不靠不观望”,自主自觉解决这一“积病”。2019年,庐阳区开始实施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小零散”企业搬迁工作,对于生产效率低下或存在安全、环保等问题隐患的企业,采取政策鼓励、帮助实施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促使其快速搬迁。同时,该区还加强对园区企业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管,实行“一企一策”整治相关隐患,规范园区秩序。2019年以来,该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消防、城管、市监、人社等5个执法部门共对园区207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出相关违法问题450个,查封9家企业,关停2家企业,行政处罚金额共89.5万元。
自今年以来,该园区未发现一起环保违法案件,园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合肥市民的“大水缸”也更有安全保障。
释放发展空间 助攻创新发展
低效用地“清出来”,优质项目就有了“落下去”的空间。
据悉,近年来,庐阳区以“腾笼换鸟”为主攻方向,加大低效用地清理力度,加速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后腾挪发展空间1000余亩。与之相对应,“十三五”期间,该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2户。实际可利用面积不到12平方公里的庐阳经开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标杆园区。合肥国际陆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庐阳。
该区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庐阳区将在构建“一核一地一中心”发展格局中,推动园区升级迈入新阶段,加快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抢抓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机契机,以合肥国际陆港为核心,打造产业创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清理与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以产城融合的理念,打造园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扎实推进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试点,推动园区经济优存量、促增量,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集聚地。(余挺生 葛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