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报道>绵阳涪城区快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绵阳涪城区快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阅读:732次 日期:2021/09/09

近年来,涪城区把持续、快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民心工程来抓,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37%,农村居民17.91万人用上了与绵阳主城区同源、同网、同质、同价的自来水,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

一、推进三个创新,激活发展潜力

(一)创新发展理念,打破思维定势。围绕区委“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和深入实施“三千工程”,加快建设“四个强区”决策部署,确立了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农村居用饮用水幸福感。一是制水同源。强力采取“撤小并中扩大”举措,2017—2019年关停了23个供水保障率低的中、小规模集中供水水源,全区饮用水水源由29个缩减至6个,2020年以来,新一轮水源撤并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二是供水同网。大力实施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将城区市政供水管网与农村供水管网并联互通,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农村自来水管网885公里,有效提高了自来水覆盖率。三是饮水同质。农村纳入市政供水范围后,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自来水厂自检、卫生健康部门抽检、行业主管部门核检均采用一把尺子量到底,饮水安全保障有了质的飞跃。四是用水同价。我区规定,农村自来水价格与城市自来水价格基本同步,不因管网线路长、水损大、维护成本高而加价,农村居民饮用高价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二)创新建设模式,补齐短板弱项。大力推行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改革以往农业水利部门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身,既是行业主管部门,又当项目建设业主的做法。我区2021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由区政府投资平台公司富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吉景农业开发公司担任项目业主,有效推动了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该项目共新建供水管网352.11公里,其中主管网74公里,支管及入户管网278.11公里,新建加压站5座,惠及吴家镇、杨家镇、新皂镇、青义镇、丰谷镇5个镇、38个村、9万余农村人口。今年初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快速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将在全区率先实现重大民生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标,从而有效解决我区农村饮用水源不可靠、水压偏低、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补齐农村供水短板弱项。(三)创新经营机制,规范运行管理。我区供水工程全部实行企业化经营,财政投资建设的供水设施、设备和管网等固定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登记和管理,移交各供水企业使用和运维。物价、财政和农业水利部门通过成本核算和价格监审,按照成本+合理利润的原则,科学核定终端水价。各供水公司负责制水、产水、供水全过程经营管理、维修养护、应急抢险,以及发展用户、安装入户水管和水表、抄表收费等生产营收工作。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不再大包大揽介入供水经营活动,严格按照城市和村镇供水条例履行监管职责,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拓展三项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一)拓展生活水供区,服务民生实事。努力实现农村自来水全域覆盖,不仅农村场镇、村民聚居区、道路沿线、平原浅丘的群众要用上自来水,对于位置偏远、住居分散的群众,力争一个也不落下,全部纳入用水服务对象。地处区境最南端的原玉皇镇新堰、斑竹、团鱼村等,3000余村民为了用上自来水,自愿踊跃筹集了户表费,但因供水企业无力负担远程管网建设费用,多年未能发展该片区用水户,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曾向阳光问廉、书记市长信箱和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反映用水述求。我区高度重视,将该片区纳入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供区,短短3个月完成了105公里供水管道铺设,今年7月初群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二)拓展生产水范围,服务产业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一批工业企业落户吴家镇等城市近郊区域和杨家镇等南部农旅融合片区,为保障这些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我区积极协调市水务集团等供水单位,为企业铺设了供水专线,为其提供用水要素保障。2019年,市水务集团垫资1000多万元,为我区重大招商项目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架设了6.3公里DN800供水管道,保障了该项目如期顺利投产运行。今年,为确保循环经济产业园生产用水需求,我区成立专班,落实专人,加班加点,赶在5月底前完成了9.9公里DN600供水主管、3.2公里DN400供水支管,以及大型加压站建设,实现了既定阶段性重点工作目标。(三)拓展生态水业务,服务环境改善。坚持生态优先,我区燕儿河水库科学制度调度规程,统筹兼顾防洪安全、农业灌溉、生活供水和生态用水。其作为绵阳市第二水源,不但满足了市水务集团燕儿河水厂和显兴公司燕儿河水厂每天2.5万立方米的取水需求,保障了下游万亩农田灌溉,还按照枯水期每天下泄0.4万立方米,丰水期每天下泄2万立方米的流量,维系木龙河及沿岸生态用水需求。团结水库生活用水供区被城市自来水取代后,在满足下游3500亩农田灌溉用水的同时,还每年为垃圾发电厂提供50余万立方米循环冷却水,产生的水费收入有效弥补了工程管养经费的不足。

三、强化三项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各方责任。区“四大班子”高度重视城乡供水一体化,把该项工作作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列入了区委主要领导“早餐会”的重要议题,区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纳入了2021年涪城区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区政协在新皂镇莲花池村开展了“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小微协商,得到了省、市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和各镇乡街道等均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合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强化经费保障,确保足额投入。城乡供水工作,事关民生福祉,具有较强公益性。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涉及水源、水厂、管网等多个环节、多项工程建设,投资巨大,仅靠供水企业难以找到投入和收益平衡点。为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我区采取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一是努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精心储备、包装、申报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区争取到位中、省、市专项补助资金358万元,解决了2.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1300余人。二是积极用好政府债券资金。2019年使用一般债券资金360万元,安装供水管道56公里,新增自来水用户4镇、13村、1.4万人;2020-2021年使用专项债券4000万元,建设覆盖全区的高标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区的自来水普及率将提高到95%以上,步入全省、全市前列。三是适量收取户表费用。在受益群众承受范围内,根据市场行情,适当缴纳入户管网和计量水表费用。四是鼓励供水企业投入自有资金。用水户所缴纳户表费不足部分,以及日常管养、维护、抢修等费用,由供水企业负担。

(三)强化制度保障,持续发挥效益。建立一套切实管用的制度,进而形成工程自我维持、良性运行机制,是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根本保障。为此,我区严格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明确了区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组建了运行管理机构,制定了运行管理办法,落实了运行管理经费。区政府还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归集渠道、使用范围、监管方式等。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各供水企业编制了供水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演练。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区已建成公共管廊26公里
下一篇:武汉锅检所:2000米天然气管道“全身体检”使用至少6种检测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