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报道>枣庄市供水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 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枣庄市供水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 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阅读:490次 日期:2021/10/23

10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砥砺六十年 奋进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城乡水务局专场,介绍市城乡水务局“治水兴枣 善水惠民”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刚才,张局长介绍了我市从2017年建立河长制,2018年9月建立湖长制,到目前已有三、四年时间了,那么请问全市河湖长设立及履职情况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如何?

吕成森:我市自2017年建立河长制以来,目前共设立各级河湖长2168名,其中市级河湖长12名、县级河湖长70名、镇级河湖长441名、村级河湖长1645名。同时,在市级和各区(市)均设立了河湖长制办公室。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河湖长、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河长制基础工作扎实有效,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建立了河湖长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各级河长办作用,积极协调11个组成部门履职尽责;建立了以《河湖长会议制度》《河湖长制工作督查制度》等六项基本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得到执行;128座水库、285条河流建立了“一河(湖)一档”、编制了“一河(湖)一策”;完成了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和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范设置了各级河湖长公示牌1488处,完成了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河长制APP等数字平台并在日常管护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河湖巡查进入常态,管护力量落实到位。各级河湖长对河湖管理保护、资金投入、清违清障等重点工作超前部署,积极开展巡河工作,累计完成有效巡河次数143487次,管护队伍、经费和监测体系日趋完善。涉河事项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到位;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排查清理整治河湖违法建筑及违法活动4650处。

三是河湖空间管控有力,生态环境日趋改善。通过“山水林田大会战”、“双十镇”建设和“美丽河湖”创建工作,河湖岸线形态、空间面貌、植被覆盖、生态状况逐步改善,河湖排污口建设规范,水质达标率和水生态状况逐年向好,亲水便民设施建设、河湖文化挖掘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2020年已创建成功省级美丽河湖7条,2021年积极参与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3条、市级美丽河湖64条。

实行河长制以来,特别是开展“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的创建,为全面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和河道生态环境面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综合规划建设生态河流、自然驳岸、健身绿道、景观林带,着力构筑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我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基础支撑和水生态环境保障。

记者提问: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我想问一下截至目前,我市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吕成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围绕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的目标要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加大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市)主动担当作为,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全市供水工程覆盖面不断扩大,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3232个自然村、305.62万人中,有2895个自然村、284.2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受益人口占比93.0%;其中,有1726个自然村、172万人实现了规模化集中供水;有1169个自然村、112万人实现了单村供水。同时,各区(市)立足各自实际,主动担当作为,探索创新了多种管理模式,农村供水方式逐步实现了由分散式、单体式、粗放式向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转变。滕州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在了全市前列;峄城区的“一镇一网”模式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台儿庄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供水、农村饮水“三水共管”模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工业用水反哺农村用水;薛城区周营、陶庄、邹坞“一镇一公司”模式和市中区江源供水中心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这些先进做法有效保障了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让群众切切实实地喝上了健康水、放心水。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已达标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下一篇:管道局前三季度生产经营稳中有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