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重要输气管道贯通投产
寒冬腊月,能源保供形势引人关注。在陕西榆林,一群采气人冒着零下20℃左右的低温,奋战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米脂气田至榆林气田输气管道(因管径711毫米,称“711”管道)施工现场,为天然气供应增添新保障。
1月14日,他们的努力初见成效,“711”管道正式投运供气。每日将有超过200万立方米天然气输往北京和华北其他地区,可满足400万户三口之家一天的生活用气量。每年可替代煤炭20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352.2万吨。
起跑就是冲刺
“急,真的很急!这条管道我们盼了1年多了。去年冬供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老管道压力过高,导致有气输出不去!”
“急,真的很急!这几天越来越冷了,已经进入到冬季供气最关键的时刻。”
……
“急,真的很急!”这句听到最多的话,折射出建设者对管道投产的期盼。
子洲-米脂气田是长庆油田五大气田之一,2021年生产天然气14.91亿立方米,日均生产气量430万立方米。近年来,随着气田的快速发展,原有管道的输气能力跟不上天然气生产的步伐。
为彻底解决天然气产能发挥受限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长庆油田决定新建“711”输气管道。该管道全长63.88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28亿立方米,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专家研究论证可行性,于2021年5月2日获批后开展施工。
时间就是军令状。项目施工以来,面对着工期压力和疫情防控双重考验,全体参建人员冒着严寒、不眠不休,开启“白+黑”“5+2”工作模式,跑现场、改方案、抓落实,紧紧围绕工程节点倒排任务,切实做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特别是入冬以来持续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工期刚性控制,终于如期完工,在保供关键时期为天然气供应注入新保障。
着力创新攻关
“711”管道途径5个县区,穿越铁路3处、自然河道2处、秦长城遗址2处,以及高速、省道、等级公路以及地方各类道路多达79处,有85处施工难点。对管道建设而言,挑战异乎寻常。
“你看这一大片玉米地,为了确保村民夏粮收成,我们从夏天等到了秋天,足足等了5个多月。”长庆油田采气二厂项目组地面副经理郝伟指着无定河岸两边的庄稼地说,“再怎么赶工期,也要给民生让路!”
在管线穿越无定河生态敏感区和秦长城文物保护区时,施工人员果断放弃了传统“大开挖”的施工方式,采用了造价较高的“大规模定向钻”施工方法,尽最大可能保护生态环境。
穿越无定河,让技术员王钰彬记忆最深。“穿越点河面宽708米,加之黄土地质结构疏松,长庆油田从未实施过这么宽的河面穿跨越,难度不言而喻。我们通过优化钻机选型、钻具组合、导向控制和泥浆配比,采取现场回拖技术措施,确保了穿越顺利完工。”
为了确保管道早投产,项目建设者成功克服了建设时间紧、施工任务重、作业要求高、外部协调复杂等困难,攻克了高含水地区管道敷设、低温环境下焊接质量控制、大型定向钻穿越等诸多施工难题。
100多台设备昼夜施工、400多名职工日夜坚守、90余次各类穿越跨越……严寒的天气,火红的工地,这些数字背后,是长庆采气人倾力奉献、战天斗地的激情。
一时寒换千家暖
今年1月5日,随着最后一道连头点焊接完成。历时8个月的“711”管道实现全线贯通,填补了长庆油田大管径、长距离输气管道的施工技术空白。
员工对试压管道进行压力监测。
贯通的喜悦还没来得及庆祝,采气人迎着凛冽的寒风,吹响投产攻坚的号角。为了保障管道内气质干燥,氮气吹扫置换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露点在零下20℃以下。这几天工艺技术员高亮和同事们吃住都在现场,每隔1小时要进行一次监测,即便是凌晨也要顶着刺骨的寒风精确测量。
“这几天我们都在生产一线交接新井、调配新井产量,做好投产新井前的最后准备,就是想尽可能地多供气。”高亮说。
随着北方大范围大幅度降温,进入1月中旬,长庆油田日产天然气攀上1.5亿立方米以上水平运行,占冬供高峰期全国每天使用天然气总量的七分之一,相当于可保障3亿个三口之家日常做饭用气需求。冬日的陕北高原,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将全部化作温暖,通过四通八达的输气管网进入下游千家万户。(记者 杨开新 通讯员 彭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