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综合报道>北京通州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供水管网完善工程

北京通州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推进供水管网完善工程

阅读:1813次 日期:2022/02/13

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与水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提出2025年水务发展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重点任务。

任务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中国和谐城乡的典范)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水务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水安全更加可靠、河湖环境更加清洁、水生态更加健康、水系景观更加优美、水务管理更加智能高效”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

提升城市河湖景观

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将实施城市河湖景观提升,提高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宜居性,北运河(通州段)实现通航,基本实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

《规划》指出,加快实施河道景观提升工程。实施萧太后河下段、通惠河上段、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形成连续贯通的生态滨水岸线,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改善滨河人居环境。

分期实施水网工程建设,构建“一堰、十河、三网、多点”的水环境格局。完成城北水网一期、两河水网一期工程,加快实施城北水网二期、两河水网二期工程。

推动实施城南水网台马片区、漷牛片区及于永片区内的骨干沟渠水网工程建设,对水网内的乡镇骨干排涝河道翟减沟、减运沟等沟渠进行生态治理,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整治、水系连通、建(构)筑物、生态修复、蓄涝区、排涝泵站及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工程等。

通过水网建设实现温榆河、北运河、凉水河等重要补水河道与水网片区内沟渠有效连通和循环流动,改善乡镇水环境,同时提高镇村地区的排涝能力。

实现北运河全线通航

《规划》指出,积极配合实现北运河全线通航。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配合实施甘棠船闸、榆林庄船闸、杨洼船闸工程及沿线码头建设。打造城市滨水生态休闲体系,努力把大运河北京段打造成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金名片。

加快“通州堰”建设

《规划》指出,加快城市副中心“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完善城市副中心“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配合完成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协助推进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温潮减河工程建设,配合城市开发实施北运河北关闸~京秦铁路桥段3km堤防规划建设,保障城市副中心100年一遇防洪安全。

“通州堰”防洪工程体系借鉴了中华民族传统治水中利用“堰”分泄洪水的理念,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统筹考虑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构建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防洪体系,通过分洪、蓄滞等措施,从城市副中心外围分流洪水,减小直接流经城市副中心的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将副中心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

此外,城市副中心上游规划建设的温榆河公园蓄滞洪区,总蓄洪量1200万立方米,可滞蓄清河、温榆河洪水,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提高副中心防洪安全保障。

海绵城市建成区 面积比例达50%

《规划》指出,到“十四五”末,通州区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达50%。

在文化旅游区、运河商务区等新建重点区域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区源头减排项目以海绵型道路和环球主题公园为主,运河商务区以“绿灰结合”的海绵措施、分散初期雨水调蓄池建设为主。

老城区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环境提升等工程开展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家园建设,重点针对合流制溢流污染以及内涝积水点等问题进行海绵化改造。

新建供水管线

《规划》指出,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供水设施建设,加大自备井置换力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积极推动南水北调通州第二水厂扩建,新增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天;优化城市副中心供水服务设施布局,建成投用城市副中心抢修调度指挥中心1座。

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供水管网完善工程,新建供水管线约130km,改造供水管线4.9km及附属设施(涉及管线31.7km)。

加快推进市政供水管网覆盖地区自备井置换以及置换后处置工作,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加大市区外调水利用量,涵养地下水源。

《规划》指出,为解决全区农村地区存在的饮用水水质超标、管网老化等问题——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通州区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对9个乡镇260个村庄,通过新建及改造井房及设备间、更新水源井、加装消毒及水处理设备等措施,新建改建供水管线约230km,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旋转电机领域首个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下一篇:第十届中国(西部)电子信息博览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