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政策法规>关于《温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温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阅读:106次 日期:2016/06/17

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关于我市“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牵头组织编制了《温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有关意见请于2016年2月2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反馈至市科技局。
邮寄地址:温州市市府路科技馆行政楼308室

邮编:325000

电子邮箱:danjh18@163.com

联系人: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处金慧丹,联系电话:0577-88962077

温州市科学技术局 

2016年2月17日 

温州市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十二五”工作概况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成效极为显著的五年。

  这五年,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绩效明显。我市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鹿城、乐清、瑞安、高新区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龙湾、瓯海、平阳、永嘉、苍南相继获批省区域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区(县)。2011年被人社部和国知局评为“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被省局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2012-2014年连续三年被国知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

  这五年,全市专利产出不断加快。2015年,全市三项专利申请36760件、授权27098件,较2010年分别增长222.7%和15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125件、授权1802件,较2010年分别增长328.9%和296.0%;企业专利申请、授权在三项专利总量中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37.9%、34.0%提高到54.2%和61.1%;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1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这五年,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迈上新台阶。正泰集团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首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爱好笔业等12家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创力电子等115家企业成为省专利示范企业,埃菲生能源科技等265家企业成为市专利示范企业。中广核俊尔新材料等15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不断推进,涌现了大学科技园等7个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园区。知识产权金融结合不断深化,获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市,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35笔、贷款额7.2亿元,办理专利保险256件。


  这五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获批设立“中国(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通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服务热线,高新区、瑞安市维权分中心升格为省级中心。在全省率先创建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快速处理机制,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专利保护新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专利保护联系制度,成立温州市知识产权协会。流通领域、重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雷雨、天网”、“护航”等专项执法行动深入开展。五年累计调处专利侵权案件2197件,查处专利假冒案件216件。2011年被国知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先进集体”,2012年被公安部和国知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省局评为“全省专利执法维权工作优秀单位”。


  这五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进。创办全国首个高职层次知识产权学院--温州知识产权学院,设立全国首个高职层次“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获批建设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建立普及培训、专业培训、学历教育、高层次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并创新专业人才系列化、模块化、实战化培养模式。五年来,普及培训1万余人次,专业培训专利工程师、专利分析、专利挖掘、贯标内审员等各类实务人员2000余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在读生达到200人,举办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等高规格研讨会10多场,在北京每年举办1 期“温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高级研修班”。此外,每年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知识产权素质教育试点,还编辑出版《温州创造-温州专利示范企业风采录》《发明任我行-中小学生发明课程导航》等多本宣传书籍。


  这五年,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成为集聚知识产权服务优质资源的高地,有效支撑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专利分析、专利运营、贯标咨询等新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涌现。2015年,全市专利代理机构达到17家,较2010年增加8家,专利代理人达到100余名,其中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62名,较2010年分别增加50名和26名。知识产权服务业细分化、高端化、电商化、品牌化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还不够紧密,知识产权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依然突出,知识产权侵权在某些领域易发多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仍缺少平台和机制,企业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偏弱,海外风险防控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都是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特别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努力研究和破解。当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我们必须立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科学谋划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更好地适应和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十三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依托,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事业整体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实现知识产权创造卓越、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人才集聚,知识产权事业更好地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提高,结构明显优化。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的企业明显增加。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充分显现,知识产权交易数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投融资额快速增加。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市场需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建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长效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效能和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侵权代价明显提高、维权成本大幅降低,滥用知识产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行政服务效率显著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贯彻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基本全覆盖。重点高校院所普遍建立满足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机制。


——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全面提升。构建全市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规模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十三五”知识产权(专利)工作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14年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3.76 5.27 17 2.35年
PCT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件) 47 56 200 29%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亿元) 0.8 1.1 5 28%
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数(家) 0.8 1.1 5 28%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数(家) 6 15 100 17家
从事专利代理、专利管理、专利分析、专利挖掘、贯标等知识产权工作专业人员数量(人) 1355 1794 5000 每年增500余人

(三)重点任务


1.发挥知识产权引领运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专利密集型产业促进工程。开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调查分析,完善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电气、汽摩配、泵阀、激光与光电、新材料、通用航空、生命健康等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专利密集型产品和企业,建设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为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程。推进温州浙南科技城(国家高新区)申报国家专利导航激光与光电产业发展实验区,建立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全球专利信息分析,研究确立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科学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通过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引导产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方式和专利布局,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专利组合,构建支持产业发展的专利储备,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优势产业海外专利布局,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破解企业“走出去”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促进优势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拓展国际市场。


  ——实施产业专利联盟建设工程。发挥现有的知识产权协会平台优势,引导创新主体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以专利协同运用为基础,利用联盟化手段整合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凝聚全产业链创新力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降低产业创新成本,提升产业创新效率。依托知识产权资源,优化配置金融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等,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到2020年,争取建设运营3-5个产业专利联盟。


2.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以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外向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动企业贯彻实施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贯标”),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到2020年,全市1000家企业实施“贯标”,100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以创新创业载体为重点,引导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加快提升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纳入发展战略,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规则,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创新水平、规模效益的全面提档升级。支持企业利用专利信息指导研发,避免重复研发、低效研发。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导航产品和技术研发,明确技术发展路径,确立创新方式,完善专利布局,提高创新效率。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策划、信息分析、纠纷应对等服务,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能力。


  ——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加大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力度,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遴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较大品牌优势、良好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到2020年,培育88家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和500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推动密集型企业主动介入国际研发分工、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到境外申请注册知识产权、更多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不断增加企业国际知识产权数量,着力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


3.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充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强专利信息利用,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着力推进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到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面分别超过80%和50%。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岗位分红、利润提成等方式,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推进科研成果收益权、处置权改革,支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团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造运用的活力。


  ——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形成10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开展集成创新,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维持年限长的核心专利。建立专利价值评价机制,引导发明创造成为高价值专利。


  ——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健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政策体系,吸引国内外应用前景广、市场价值大的知识产权成果来温转化实施。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建立开放的区域性专利运营机构,开展专利收储开发、转移转化、交易投资等业务。引导社会中介机构以专利池、专利组合为主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建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整合市内外优质资源,建立起覆盖重点产业,定位清晰、能力突出、竞争有序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深化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工作,培育多元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遍化、规模化和常态化。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对知识产权运用的投资。培育和规范专利保险市场,优化险种运营模式,扩大工作覆盖面。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知识产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扶持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产品。


4.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司法保护和海关保护各自优势,强化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执法办案协作水平与效率,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线索移送、执法协助、联合办案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进一步健全专利侵权查处机制,建立健全专利侵权案件协作调度与侵权判定机制、电商领域和展会专利执法维权机制、网上专利纠纷案件办理机制、维权中心对执法办案的支持协助机制。推动设立市级专利执法大队,加强专利执法能力、执法条件和执法力量建设,完善执法办案规范,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与效率,培养执法骨干人才,积极创建执法强局。


  ——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工程。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以制造业集中地、专业市场、展会、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开展执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对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知识产权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推行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将假冒专利、恶意侵权等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努力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强化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专家顾问制度,帮助被侵权企业制定完善的维权方案,提高确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畅通“12330”维权举报投诉热线,完善维权援助申请服务,提供知识产权维权纠纷支持,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举报投诉线索,及时移送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研究,建立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争端应对机制,制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指引,帮助企业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5.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推进县(市、区)、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等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指标纳入重要考核内容。深化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县(市、区)和园区。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能。


  ——加强经济科技文化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开展对政府资金资助的重大经济科技文化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项目以及重大展会的知识产权审查评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引导重大经济科技文化项目承担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重大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确立技术创新方向,促进知识产权产出,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深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以及国内先进地区知识产权的交流合作,深入学习了解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则和先进地区知识产权工作经验。主动融入国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体系,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技术转移、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成效,促进全球创新资源与温州创新发展有效对接。支持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开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渠道。


6.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和完善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县(市、区)、产业集聚区、科技园区、众创空间等搭建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于知识产权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网上“知识产权服务超市”,探索知识产权服务电子商务模式,为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架起便捷畅通的服务桥梁。积极开展契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加强知识产权服务“5+n”体系建设,培育至少1家主营业务为专利信息分析利用的优秀服务机构,至少1家主营业务为贯标辅导、战略咨询的优秀服务机构,至少1家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运营的优秀服务机构,至少1家专利诉讼维权能力突出的法律服务机构,至少1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n”家专利代理服务机构。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规范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更好地满足知识产权发展需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增强品牌意识,着力创建、开发和运营品牌,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专利分析预警、专利诉讼与应对、专利运营等新兴知识产权服务业态。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采用联合经营、市场融资等方式发展壮大,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实行行业自治,形成有序竞争、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


7.构筑人才高地,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 推进将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列入全市人才工作体系。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人才供需信息,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引进一批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支持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薪酬制度,使知识产权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执法、服务专业人才在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律师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能力。加大知识产权工程师、知识产权总监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高层次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积极开展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的交流和联合培训,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在职培训、专业培训等常态化机制,努力把温州建成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重点支持温州知识产权学院学科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实务技能课程,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知识产权教育。支持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等开展知识产权高级实务人才培训。支持高校院所设立知识产权研究机构,集聚知识产权研究人才,打造温州知识产权智库。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凝聚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动规划的实施工作。各地、各部门把知识产权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重大问题,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本地本部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确保规划目标有力有序推进。


  2.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完善激励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注重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套,市科技经济文化人才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强化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考核,形成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政策合力和叠加效应,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各县(市、区)将知识产权专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3.强化指导考核。市考绩办将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规划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和措施。


  4.营造文化氛围。大力倡导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理念,努力营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和知识产权认知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激发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热情,夯实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社会基础。实施企业家知识产权战略运用意识和能力培养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典型创新人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宣传,形成有利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了解泵阀产业集群地-永嘉
下一篇:《防气蚀大压差可调减压阀应用技术规程》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