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石油石化>西南油气:可溶球诞生三记

西南油气:可溶球诞生三记

阅读:1472次 日期:2019/11/18

“我手里这个球在一定条件下的水中能溶解,在天然气开采中能起到临时性井底封堵作用,完成使命后又不会堵塞井底管道……”

公众开放日上,青年志愿者正向社会公众代表介绍着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的国家发明专利——可溶解压裂球,大家也称它为“可溶球”。

听众们对可溶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一颗不起眼的金属球,它的诞生有多么来之不易。

萌芽记:辗转失败打开神奇大门

自2013年可溶球设想提出后,项目负责人刘多容便带领团队展开了持续的探索。

要研制可溶球,选材是首要任务。然而万事开头难,首选的多种塑料材料在实验中都没能满足溶解要求。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多容在一篇外文资料中发现了关于可溶金属的信息,短短几个字,却仿佛给陷入瓶颈的团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金属,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方向。

他迫不及待地找来元素周期表,对着一个个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比较……一股脑儿想法从脑子里钻出来,等待实施。

于是,他立即召集团队制定方案,购买材料,准备新一轮的实验。然而,“新”材料溶解速度远不及预期,这让他们再次陷入了困境。

如何提高溶解速度?揪着这个问题,刘多容四处查阅资料,直到他拿着一本《分析化学》兴奋的告诉同伴“我们还有办法”时,大家才又重新燃起希望。

沿着新思路,他们制作出了全新的样本,因为一种“奇妙”物质的加入,神奇发生了,金属球迅速在水中冒出气泡,那“滋滋”声大概是刘多容听过最美的声音。

历险记:历经考验初尝胜利果实

可溶球要进入现场应用,优化配方是关键。

为了模拟现场条件,抗压性能测试需要加到约七十兆帕的高压状态,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要承担七百公斤的压力,实验风险可想而知。

每次做实验,刘多容都十分小心,但“意外”仍时有发生。好几次,试样球因为扛不住高压变形破碎,碎片仍像出了膛的子弹一样撞出模拟装置,烧杯被打穿、高压管被泚漏、实验仪器被损坏……

回想起一次次“惊魂一刻”,刘多容笑着说,“现在想起来后怕,但当时实在是顾不得那么多了,每次实验紧张的不是发生意外,而是调出来的配方能否顺利通过测试”。好在,在反反复复80多组实验后,可溶球各项性能终于满足了要求。

2014年9月30日,可溶球首次在什邡311-1井亮相并试验成功。“成了!”,当时刘多容只对同伴说了两个字,可当天晚上,他硬是激动得一宿没睡着。

随着可溶球在一百多口井的成功应用,国家专利、中石化新技术总经理奖、分公司科技进步奖等荣誉接踵而至。科研这一行,付出得多不一定有回报,面对这样的成绩,刘多容为自己、也为伙伴们感到高兴。

变身记:更新升级打造多样产品

“这颗是最早的样品,这颗是塑料半成品、这颗是最新版本……”,刘多容向笔者一个个介绍着他的“宝贝”,如数家珍。

刘多容口中的“最新版”是他们团队近两年的成果。2016年,因为开采区块变化,金属球已经不能达到技术要求。为了满足开采的需要,可溶球急需“升级”。这一回,刘多容再次把目光瞄准了塑料。

在寻找新材料的过程中,刘多容得知市场上有一种塑料制品具有溶解性能。于是他多方打听,联系到国内几家正在研发这类材料的实验室,拿到样本进行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于是,这种新型材料便成为基础材料顺利进入了实验室的研究。根据现场的需求,科研团队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创新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满足新区块应用要求的塑料可溶球产品。

2018年,这种新型可溶球在江沙323HF等井成功应用,如今,这种新型材料又被赋予新的使命,“摇身一变”作为暂堵剂,在川南页岩气分段压裂以及川西海相暂堵转向酸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未来,我们肯定还要将可溶材料做成更多的东西,用在更多的地方”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刘多容充满信心。

(朱洪宇)?

若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谢谢!
上一篇:巴陵石化举行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美国能源部批准两项小规模的LNG出口许可证
返回顶部